好醫師新聞網 - 肌腱發炎當成痛風 白吃四個月藥

2017-02-27 10:50:3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許多人遇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就會懷疑是否罹患「痛風」,那麼到底痛風和一般肌腱發炎或關節炎要如何區分呢?一名在餐飲業工作的30歲王姓男子,因為腳板內側明顯腫脹突起,導致行走疼痛困難。由於沒有受傷,亦無從事任何運動,一開始也被當作是痛風接受治療,然而四個月來陸陸續續的服用消炎止痛藥,症狀雖輕微緩解,腫脹疼痛並無明顯改善。最後是在復健科的超音波檢查下才發現,原來只是肌腱發炎所引起,讓他白吃了四個月的痛風藥。

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蔡思理醫師表示,患者經軟組織超音波的檢查,發現其實是後脛肌肌腱和其腱鞘的嚴重發炎,所以腫脹一路自脛骨的內側後端向下,經內踝的後下方至舟狀骨。確診後藉由超音波導引進行局部注射治療,一周後疼痛腫脹便大幅改善。

中壢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國益表示,痛風最常見的症狀是痛風關節炎,發作時非常疼痛,常見於年紀大的男性、停經女性及腎功能不好的病患,主要是因為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尿酸,堆積在關節或其他組織造成發炎現象。

痛風症狀的特色是腳趾、腳踝或膝蓋急性的紅腫疼痛,特別以大腳趾最常見。翁國益指出,初期的急性痛風關節炎通常數天到一個星期就會過去,但如果沒有好好治療高尿酸血症,慢慢地,每次發作對相同藥物的反應會越來越差,疼痛持續時間會越來越長。後期若演變成為關節被破壞的慢性痛風關節炎,或痛風石已經出現,那就沒有所謂發作不發作的差別,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可能疼痛,對生活品質影響非常大。另外,慢性痛風關節炎侵犯的部位不限於下肢,全身的大小關節都可能發生;痛風石則好發於關節外側的皮膚下,如果造成皮膚的潰瘍破損會非常難痊癒。

台中醫院蔡思理醫師表示,案例中患者發炎的後脛肌是支撐足弓的重要角色,包括走路、跑步、上下樓梯、墊腳尖、踩油門或煞車等需要墊腳尖的動作,都是靠此肌腱才能完成。扁平足的人原本就較容易出現後脛肌肌腱障礙的問題,然而足弓較低的人後脛肌肌腱的滑動阻力也較高;然而不管有無先天結構的問題,如果常常過度的行走或跑,給予腳無法承受的重量,最後韌帶鬆弛,迫使後脛肌肌腱的支撐負擔增加,漸漸的產生發炎反應而形成肌腱炎,而肌腱重複的發炎就變得無力又加速退化。此一患者雖非扁平足,但由於一日平均要站立或走動八小時以上,加上工作都穿著平底橡膠鞋,足弓略為偏低,肌腱的過度使用才會導致發炎。

蔡思理醫師指出,雖然經第一次的局部注射治療已大幅好轉,但由於病患無法配合給予適當休息,每日仍需長時間的走動,所以肌腱依舊呈現較為粗厚的狀態,是以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來進行肌腱的增生療法,並教導循序漸進的運動以訓練失能的後脛肌,像是從非負重的彈力帶訓練,到有負重的訓練,例如雙腳墊腳尖,單腳墊腳尖,甚至墊腳尖走一段路。病患工作穿著的鞋子雖無法更換,也可在鞋內置放合適的鞋墊來支撐足弓,減輕肌腱的負擔,這樣才能加速治療的效果,也可縮短治療的時間。

 

 

延伸閱讀

足踝扭傷或肌肉拉傷(治療方式)

足踝扭傷或肌肉拉傷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足踝由於其解剖上的弱點,易暴露的位置,及在一般運動及娛樂活動時高頻率的受力伸展,因此相當容易受到傷害。拉傷:意謂肌腱或肌肉因過度使用或壓力下形成的伸展傷害。扭傷:意謂韌帶或關節囊因過度使用或壓力下形成的伸展傷害。當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