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癌症療癒曙光─免疫療法

2016-07-24 14:45:21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癌症嚴重危害國人健康,根據衛福部最新的資料顯示,平均每11.5分鐘就有1人死於癌症。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癌症,傳統治療效果有限,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到一成。

2014年衛福部核准了台灣第一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CTLA-4,必治妥施貴寶藥廠的益伏。而今年初,衛福部新核准了默沙東藥廠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新藥吉舒達,以及小野公司的保疾伏上市,正式宣告了癌症免疫腫瘤學治療的新時代來臨。

人體警察─T細胞淋巴球

林口長庚醫院免疫醫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的免疫T淋巴球除辨識癌細胞的特殊抗原外,還需要另一個分子來活化T淋巴球的功能(正向訊息分子),或抑制T淋巴球過度活化(負向訊息分子);就好比駕駛一台汽車,需要插入鑰匙(T淋巴球辨識抗原)、踩油門(正向訊息)及適時的煞車(負向訊息),任何一步驟錯誤都會導致免疫失控。近20年來的研究發現,癌細胞會利用負向訊息分子如CTLA-4及PD-1來躲避免疫T淋巴球的攻擊。因此阻斷這些「免疫煞車器」便可以重新活化免疫系統,進而摧毀癌細胞。

根據美國的研究結果發現91歲高齡男子,在去年發現肝臟的黑色素癌轉移到大腦,經過了放射線和抗PD-1藥物治療,本來是預後極差的黑色素癌,4個月後腦部的腫瘤竟然全都消失。

而林口長庚所收治的第一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患者羅先生,治療至今已經3年了,顯示國人也會受惠於此種新型免疫治療。
在肺癌第二線治療方面,抗PD-1藥物比第二線標準化療藥效更好,減少27%因肺癌導致死亡的機會,追蹤至目前為止,2年存活率抗PD-1組為化療組的3倍(23%比8%),成效卓越。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年會研究人員發表第一線合併使用抗PD-1藥物與化療藥物治療肺癌的小規模臨床試驗結果,達到相當不錯的成效。至於比較合併療法與單用化療的第三期試驗結果則尚未出爐。
此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美國也被核准用於晚期腎細胞癌及淋巴癌,目前也有相當多的臨床試驗針對各種不同部位之腫瘤進行研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共有180個正在進行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研究。這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有多少治療潛力,是未來幾年內熱門的研究方向。

成也靠它  敗也是因它

張文震說,人體的免疫機制十分複雜,病人的副作用反應也可能同時牽涉到腫瘤科、胸腔科、風濕免疫科、胃腸科、內分泌科、心臟科、皮膚科、神經科等的問題。這些反應與過去化學治療藥物、分子標靶藥物完全不同,患者與照護團隊都要謹慎處理,詳細衛教,早期察覺回診處理,適時地介入,嚴重需跨領域團隊介入及使用特殊抗免疫藥物治療。

林口長庚曾收治一位患者,在施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抱怨雙腿無力,經仔細檢查並與神經內科及內分泌科共同會診後,發現是多發性神經炎及腦下垂體炎併發甲狀腺功能低下及性腺功能低下,經類固醇及賀爾蒙治療後患者隔天即恢復力氣並下床走動。另一位楊先生在門診自述較虛弱且與衛教手冊所描述的副作用相同,使醫療團隊得以迅速查出他發生了免疫相關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經補充甲狀腺素以後就恢復正常。

有鑑於此,林口長庚在去年底成立癌症中心免疫腫瘤跨科團隊,以推廣院內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病人。今年更成立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提供整合的癌症免疫治療照護,除了有舒適隱密的就診環境之外,醫護團隊人員還要定期接受安全教育訓練,並仔細教導病患及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專責護理師也將全程追蹤病患的治療過程

延伸閱讀

末期乳癌勿絕望 新型標靶藥物慢性控制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台東報導 圖:新型乳癌標靶藥物治療機轉。 一位60歲婦人,去年在台東馬偕切片診斷為乳癌,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已有肺部及骨頭之轉移。經三個月的CDK4/6抑制劑及抗荷爾蒙藥物治療,肺部的轉移病灶近乎消失不見。台東馬偕腫瘤治療科蔡承志醫師表示,乳癌是一種從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