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喝酒傷肝、不喝傷心? 四招告訴你上癮否

2016-06-29 06:55:02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朋友相聚或心情鬱悶時,有些人會藉由酒精抒發,只是高興也喝、不高興也喝的情況下,你是否已經上癮了呢?台北慈濟醫院身心科主任陳益乾指出,酒精上癮有四個量化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表示已經上癮,必須藉由藥物或團體治療方式戒斷,否則遲早造成自己或是別人的遺憾。

陳益乾說,根據美國的CAGE量表,酒精成癮的判斷依據是:一、每次喝酒都會追酒,事後又自覺喝太多。二、酒後易惱怒、行為失控,帶給家人不安。三、酒醒後常有罪惡感。四、酒後醒來心悸、心慌、手抖,需要醉後酒來醒酒者。如果有上述任何一項,即表示已經是酒精成癮者。

有一位40 多歲男子,過去4 年每天酗酒,宛若泡在酒缸中,造成失眠、情緒不穩等身心症狀的出現。藉由台北慈濟醫院戒酒門診的幫助及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利用藥物與團體心理諮商,戒除了酒癮。經過一年來持續回診的觀察,不曾再接觸酒,身心逐漸回到健康的狀態,脫離醉生夢死的人生。

陳益乾主任指出,在酒癮的治療上,目前被美國核准的治療藥物有戒酒發泡錠,naltrexone 及acamprosate,藥物的治療效益約20%,但真正戒除成功的關鍵,則是在於自己的決心與意志力。鑒於問題性飲酒、酒癮帶來的傷害,陳益乾醫師根據美國治療酒癮的研究,特別設計衛教宣傳單,以「0013 離酒、永保安康」為口號,提醒大眾遠離酒精,讓身體常保健康。

習慣性飲酒的行為,是酒癮形成的前兆。酒癮一旦養成,要戒斷就十分不易,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酒癮者在脫離戒斷症狀後,需完全戒除一切酒精類飲料,否則容易誘發內在的癮慾,不斷的復發。

正如俗諺所云「喝酒傷肝、不喝傷心」!酒,是現代社會交際應酬的媒介。適量小酌,對有些人來說是怡情養性,若過量飲酒,則會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環境下,開懷暢飲的背後,心中要有一把尺,務必適可而止。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長期推動酒癮減害戒治,並致力於推廣酒害防治基於過往臨床研究經驗及美國酒害防治概念,量化飲酒行為及可能存在的危害,一單位飲酒量約為一罐350C.C 台灣啤酒(約含乙醇13-14 克),並積極推展0013 酒害防治概念由認識0013 開始,所謂的「0013」是指:

0-青少年不喝酒

0-喝酒不開車

1-每小時喝酒不超過1 單位(每1 單位約1 罐350ml 的啤酒)。

3-每次喝酒不超過3 單位

一旦每日都要超過三個單位的酒精量,很可能代表已經成癮,從臨床研究顯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快速的,當血液中酒精濃度過高時,身體與精神都會受到影響。層出不窮的酒駕、暴力傷害新聞事件報導,便是酒精影響的負面教材。除此之外,慢性酒精的依賴,使身體必須接受酒精的毒性,容易造成肝炎、急性胰臟炎、腦部病變及多發性器官傷害。難以克服的癮慾,又會帶來失控的飲酒行為,惡行循環下,除了社會職業功能受損,更合併諸多精神症狀的發生,如焦慮、躁鬱、失眠等精神問題,並有40%合併憂鬱,增加自殺的危險性。此時就需要身心科醫師的協助,可有效避免酒癮復發,離開酒精,重新生活。明白酒精帶來的危害,就應該避免外界的誘惑,遠離酒精。倘若已經有了飲酒習慣,也應該減少癮慾,轉移對酒的注意力,改變飲酒習慣,才可以避免讓酒傷害自己。

 

延伸閱讀

失業打小孩出氣 疫情影響恐致虐兒增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失業率攀升時,應注意伴隨而來的兒虐發生。   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父母」,但是長庚兒保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台灣兒虐發生率與失業率相關,且有明顯的遞延現象,也就是失業率會影響至下一年的兒虐發生率。依研究模型推估,失業率每上升1個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