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腦中風的預防與復健

2016-03-29 11:38:01

腦中風的預防與復健

 

凃富籌醫師
東元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

東元綜合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
臺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現代針灸研究學會理事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腦中風就是指腦部的血管因為某種原因,造成破裂(腦出血)或阻塞(腦梗塞),而使腦組織局部受到壓迫或循環不良,造成腦部部分組織失去功能而造成各種神經症狀。

腦中風共分四大類

  1. 腦出血:大多發生在有高血壓或有出血傾向之病人(如:服用抗凝血劑),且好發於病人活動期間(即非睡眠中)。
  2. 蜘蛛膜下腔出血:常因為病人本身的腦血管瘤破裂,或者是先天性之動靜脈畸型破裂而引起。
  3. 腦梗塞:常是在睡眠中或剛睡醒,因血管塞住而使腦部缺氧。
  4. 腦栓塞:身體其他地方的血塊、脂肪、氣泡、細菌贅生物等等,隨著血液流到腦部而堵塞而成。

※腦中風一般症狀

  1. 半身不遂,偏癱。
  2. 感覺障礙:病人可能不知道冷熱、不知疼痛或過度敏感,有的對於距離、速度、空間感的判斷會有問題。
  3. 語言障礙:講話不清楚,聽不懂別人講的話或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4. 吞嚥困難,歪嘴流口水。
  5. 智力減退。
  6. 視覺障礙,如視野有一半看不見、複視等等。
  7. 行為與人格異常等等。
  8. 有的會排便困難。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

  1. 高血壓:沒有說血壓多高才會中風,但一般應是血壓愈高,中風機會愈大,據統計高血壓病人中風機會為常人四倍。
  2. 心臟病:如心臟擴大、心臟衰竭、不整脈、風濕性心臟病、心臟瓣膜脫垂等。
  3. 糖尿病:中風機會為一般人兩倍。
  4. 遺傳:有人發現家族史中有中風的,中風機會會升高;此外,種族不同亦有些差異,如美國黑人就比白人機會大。
  5. 血脂肪過高:會使黏稠度上升,而易讓動脈硬化。
  6. 抽煙: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且有人發現中年以後血管硬化者,加上尼古丁會心律不整,及易中風,另外,吸煙太多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不通順造成腦梗塞。
  7.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據統計,約四成的人兩年內會發生中風。
  8. 年齡:一般而言,年紀愈大,中風機會愈大,但動靜脈畸形破裂則多發生在年輕時。
  9. 肥胖:對心臟負荷大,也大多有高血脂,且會間接影響或增加其他疾病發生的機會,因而可能增加中風之機會。
  10. 避孕藥:可增加靜脈栓塞的機會,及增加生育年齡女生的中風機會。
  11. 酒精:長期且過量的飲酒,會增加血脂肪,使動脈容易硬化,並可能使血壓上升而發生中風。

※為什麼要復健?

  有些中風的患者,並沒有接受完整的復健訓練,真的是很可惜,因為據統計,至少有將近6成的病人可活超過7年半,而有復健者在長期追蹤下,病人和家人的生活都會過的比較好,而且經由復健,能使病人發生障礙的功能在較短的期間內獲得改善,且效果可持續數年。

※復健的好處

  雖然不少中風的病人可能會遺留某種程度的後遺症,但是如果照顧得宜,加上適當的復健,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在走路、進餐及大小便處理方面,大都做得不錯,甚至其中還有大約3成的人,日後還可以做事賺錢,所以病人仍可以有機會重新過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家庭與社會生活。

※何時開始復健?

  一般預防性的急性期復健,在中風後就應立即開始,積極性的恢復期復健訓練,則只要患者的意識清楚、病情穩定、沒有嚴重的內科併發症如心臟衰竭等,應儘早開始,如腦阻塞者最早可在發病後3天開始作復健,腦出血者,則於發病後5-7天開始,蜘蛛膜下腔出血者,則延至3-4週或頭痛及腦膜刺激症狀消失後開始。

※中風復健的原則

  為了盡力幫助病人,中風患者復健最高原則為:

  1. 預防各種併發症的發生,特別是褥瘡、關節欒縮、次發性肺炎及尿路感染。
  2. 治療各種併發症。
  3. 訓練病人獨立行走的能力。
  4. 訓練患者自己照顧日常生活的能力。
  5. 訓練語言溝通能力。
  6. 心理復健。
  7. 妥善的社會安置。

※腦中風復健的三個階段

  腦中風患者的復健與其它的醫療照顧是相輔相成,直到病人恢復到不可能在進步的情況,而復健大致上可分為:

一、急性期的復健
  從中風一開始到意識清醒、病情穩定為止,這一時期可短至3-5天,亦可長到幾各星期或幾各月。這各階段,復健主要是照顧重於訓練,只是站在輔助的角色。此時需要幫病人定時翻身,活動手腳,以防止皮膚產生褥瘡、吸入性肺炎、肌肉過度萎縮、關節欒縮等。

二、恢復期的復健
  過了急性期,病人意識已清醒、病況較穩定、又無嚴重內科併發症,則應視病人狀況,給予積極的復健治療:

  1. 假如病人已有日夜顛倒,應逐漸改正以利訓練。
  2. 訓練病人在床上翻身、到從床上做起來、再從坐到站、進而從站到走,一步一步的訓練其平衡及走路的能力,盡量使病人獨立,必要時可加上輔助器具(如柺杖、助行器等),臨床上,很多家屬會說「病人年紀那麼大,怎麼有辦法訓練走路,不要那麼快,再讓病人躺幾天」,這是很不好的觀念,因為病人都是年紀大,就是不會走才要訓練,且要快一點訓練,因為躺床太久,體力一定變差,肌肉一定萎縮,所以如果躺太久再做復健,可能就不太有機會走路了,且根據統計,中風活下來的病人,有8-9成的人在復健訓練是可以走路的。
  3. 訓練病人上肢及手部的能力:盡量使病人在洗澡時,可以獨立完成,而盡量不需別人的幫忙,筆者在實際上常常碰到家屬捨不得病人自己(常常是父母親)做這些事,就算病人可以做一部份,家屬也都一手包辦,殊不知,這一念之差,是剝奪了病人學習的機會,反而延遲了病情的進步,而這可能讓病人日後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沒有用,什麼都要靠別人。其實家屬此時應盡量跟醫師、治療師配合一起訓練病人,只要病人肯學、腦筋又清楚,大概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就可以訓練完成,且約有將近3成多到4成的病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
  4. 重建病人語言溝通的能力:假如病人有語言的障礙,不管是講話不清楚、聽不懂別人講什麼或者是不會表達的,只要病人精神還好,可以持續在椅子上持續20-30分鐘,就可以積極訓練,一般而言,只是講話不清楚的病人,通常恢復不錯,且很多恢復進度還不慢,但是對於聽不懂的或無法表達的失語症病人,約有3/4的人會改善,可是恢復的時期會比較慢、比較長、且恢復的效果不一定讓家屬及病人滿意,雖然是不完全滿意,但只要有進步,仍可以加上其他的輔助,如手勢表情、身體動作等,而與別人做某程度的溝通。

三、維持期的復健
  過積極的恢復期復建後,如無其他併發症,約在2-3個月內,病人自理的功能及走路的功能應大約達到最好的程度,此時如果停止不做訓練或復健,可能會在退步。故應在復健專家的醫療指導與家屬輔助下,繼續做訓練,以期使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此外也應該盡量回復到社交場合,而不要因為對自己身體失去信心,而一再藉故逃避,別人並不會排斥你,反而會欣賞你再度站起來的毅力與勇氣。

※腦中風病人的居家環境要注意什麼?
居住環境的改善:

  1. 地面上要保持乾淨、乾燥,不要太多雜物或潮濕,以免跌倒。
  2. 隔間之門檻(如浴室或房間)要除去。
  3. 浴廁地板要防滑及加裝扶手。
  4. 光線要充足、明亮,尤其是晚上就寢後,一定要保留一盞燈,以免病人起來上廁所滑倒。
  5. 房間擺設宜簡單,以保持通道暢通,以利病人進出。
  6. 若行動不便,最好睡在一樓,不要在二樓以上(除非有電梯),以利進出。

※預防腦中風及再中風

  1. 定期量血壓,如果有高血壓,一定要規則控制。
  2. 避免血壓突然上升的情況,如解便不要太用力、避免太寒冷的環境,如寒流來一大清早去運動又不穿暖和一點,又如洗澡洗太冷…等。
  3. 定期做健康檢查。
  4. 如果有心臟病,要按時服藥。
  5. 如有糖尿病,要嚴格控制血糖。
  6. 避免高血脂症,飲食要輕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且少用動物性油脂,多用植物油。
  7. 戒菸。
  8. 維持理想體重,假如過胖要減肥。
  9. 不要過量飲酒。
  10. 不要過度疲勞,太過緊張或太過興奮。
  11. 不要吃太油、不要吃太鹹。
  12. 適度的運動。
  13. 水分要充足,以免脫水造成中風。
  14. 泡澡不要太熱太冷或時間太久。

  最後,希望所有中風過的病人,可以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且不要再有下一次的中風;而沒有中風的人,永遠不要中風。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中風半癱2年 醫推1療法改善後遺症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神經針刺療法對於諸多慢性疼痛、神經後遺症、焦慮失眠等都有顯著療效/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來自台中的中年婦人,兩年前因腦中風導致失語症、右半身癱瘓及肢體痙攣僵硬,右手蜷曲、右腳無法站立,四處求醫也未見明顯改善,每週特地從台中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