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運動傷害的發生與防治(治療原則)

2016-03-23 15:57:18

運動傷害的發生與防治

【臺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馬筱笠主任】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近年來,由於國人的運動意識提高,不論從事娛樂性、健康性或職業競爭性運動的人口都逐漸增加,運動傷害也有增多的趨勢。事實上,大多數的運動傷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事先瞭解傷害的可能原因,就能針對這些原因加以防範。若不幸發生了運動傷害,也必須對急救與治療有正確的觀念及認識,經由合理、正確的治療運作,才能恢復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享受健康的人生。

一、運動傷害的發生

在運動練習或競賽過程中,造成的傷害多屬於輕度或中度,也就是軟組織的傷害,如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發炎或撕裂傷,這些傷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往往對關節的活動與穩定度,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大多數的運動傷害是可以經由手術的方式治癒,而且可以自然痊癒的;需要手術治療的傷害,大都是影響到骨骼架構、關節活動,或是關節穩定度的嚴重傷害。

 

二、運動傷害的防治

(一)運動傷害治療的六個原則

1. 縮小開始受傷的範圍:即避免局部出血與腫脹的範圍擴大,更要避免不當的處置,如推拿、活血,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2. 減低疼痛和發炎:減少患部的紅、腫、熱、痛。患側的局部出血腫脹愈嚴重,需要恢復的時間愈長,對功能的影響也愈大。剛開始受傷的處理重點,就是要先降低出血與腫脹。

3. 促進受傷組織的痊癒:斷裂的肌腱或韌帶,以手術或保守療法使其癒合。

4. 在癒合的過程中,維持或恢復組織的柔韌性、強度與本體感受:使病況盡早施以保護性的復健活動,以避免受傷組織因結痂、纖維化,而導致關節攣縮、僵硬及肌力減退,並訓練骨骼肌肉對運動的反應性。

5. 功能性的復健,使其回復運動:治療的目的,不僅要使受傷的組織癒合、恢復活動,更期望能於治癒後繼續從事受傷前的運動。

6.  預防或減少再次受傷的可能。

  在軟組織的急性受傷後,24~48小時內為急救的黃金時間。一方面要減低患側皮下出血,一方面要防止腫脹。

(二)急救的R.I.C.E原則

1.  Rest:休息。患側不宜繼續運動,否則會因關節痠痛或肌肉收縮,導致繼續出血、腫脹,受傷部位在上肢時以吊帶吊起,在下肢時則以柺杖助行。

2.  Ice:冰敷。局部的冰敷,可以減少出血、減低疼痛及痙攣。冰敷的方式是用溼毛巾包裹碎冰塊,敷於患側,或用冰袋、冷膠及噴式冷劑代替,或將患肢浸於冰水中,都可達到冰敷的效果,冰敷的時間為每隔1~2小時冰敷15~20分鐘,受傷48小時內使用或持續到不再腫脹為止。

3.  Compression:加壓。在患側局部加壓,使其不再出血,可以使用彈性繃帶在患處纏綁,但壓力不能太大,否則患側末端肢體會有腫脹的現象,有時為求平均加壓,也可使用彈性襪,以及彈性的護肘、護腕。

4.  Elevation:抬高患肢。以減少患側出血。受傷的部位在上肢,可抬高患側使其高於心臟;在下肢則最好高於骨盆的位置,在受傷初期,也就是24~48小時內絕不可熱敷、劇烈運動、用力按摩、搓揉以及飲酒等。

  R.I.C.E的工作如果做得好,對患者傷口的癒合以及後續的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至於肢體是否需要固定,則視受傷嚴重的情形而定,急性的骨折、脫臼、慢性疲勞性骨折,或嚴重外傷,如韌帶、肌腱的撕裂傷,都是需要固定的。剛受傷時,限於設備不足,可以夾板、棍子、樹枝、雨傘以及其他任何條狀物與患肢綁在一起,以方便運送及做進一步的治療。

  不需固定的肢體,其受傷可能不嚴重,治療上要促使其早日開始活動,以恢復功能;另外,功能性護具可以使固定的肢體或關節作有限的運動,在病況允許下使用,既能保護患側的癒合,又能避免長期固定的不良影響。

  此外,後續的治療最好由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來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手術治療適於錯位性骨折、不穩定關節,以及開放性傷口。保守治療,則包括休養、物理治療、固定、藥物,以及復健工作。

 至於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何時可以再運動?一般而言,受傷部位不管是肌腱、韌帶或關節,都要有完全的癒合,而且患側的關節活動能和健側差不多,患側的肌肉也要達到健側肌力的八成以上,並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回復運動。剛開始有一段適應期,不能太劇烈、太勞累,也可配合使用一些護具,否則很有可能再次受傷。

 在某些特殊的情況,如果腳踝關節外側韌帶、膝關節的十字韌帶、手肘關節的內側韌帶,以及肩關節韌帶,在保守治療後,很有可能發生復發性扭傷、半脫位,甚至脫臼。這時要視韌帶鬆弛的情況及關節的功能,考慮是否需以手術來重建。所以治療後的追蹤檢查與評估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跑步需要量力而為 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中心/整理報導 圖:超越復健科診所/凃俐雯醫師。 儘管疫情開始趨緩,「路跑」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仍是件「心驚驚」的事情,也因此有人改以跳繩、開合跳的方式來取代路跑。然而你知道這些方式,也可能造成膝蓋的負擔加重嗎?超越復健科診所凃俐雯醫師表示,不論因疫情在家或解封後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