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椎尖盤突出與椎間盤疝脫

2016-03-23 15:47:45

椎尖盤突出(骨刺) 與 椎間盤疝脫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怡龍
台北馬偕醫院骨科部主任王榮彬 共同撰寫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椎間盤是脊椎的主要構成物,也是上下節椎體之間的盤狀彈性軟骨。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怡龍表示,椎間盤的中央是富有彈性的髓核,外圍則是錯綜排列的纖維環,作用幾和輪胎一樣,既軟又可吸收震動。

  椎間盤含水量高達88%,彈性很好,但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除了年齡因素外,如果搬重物用力不當、長期姿勢不良、腰背部受重力撞擊,椎間盤所受壓力太大,超出纖維環可以承受的程度,也會造成纖維環的損壞。陳怡龍表示,受傷程度較輕纖維環雖會向外膨出,但構造仍然完整,臨床上稱為「骨刺」的椎間盤突出;當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逸出,壓迫到腰椎神經,即為椎間盤疝脫。

  椎間盤疝脫是比椎間盤突出還嚴重的毛病,開刀治療通常是患者的唯一選擇,而傷口只有一點七公分長的微創內視鏡手術,則是最新的利器之一。

  傳統的椎間盤疝脫手術,是在肉眼下進行,傷口通常在六公分以上,即使是顯微手術,也有三到四公分的傷口。與之相比,微創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只有一點七公分,約食指寬度,手術過程的組織破壞較少,術後疼痛低,恢復更快。

  陳怡龍表示,下背痛是椎間盤疝脫的常見症狀,卻常被患者忽略。不久前,他就碰到一名年輕男性患者,在搬重物時不慎引發嚴重下背痛,且從背後往下一直延伸到左腳,不僅坐立難安,咳嗽或上洗手間解大便時,更是痛得不得了,只有在平躺時能夠稍稍緩解,腰椎核磁共振掃描檢查顯示第四、第五腰椎間盤脫出,壓迫到左側第五腰椎神經,經微創內視鏡手術才徹底解決問題,目前已可正常工作。

  椎尖盤突出不用怕手術,一種改良式的內視鏡手術,由腰脊後外側方,可避開神經,降低神經損傷、粘連等後遺症;台北馬偕醫院手術經驗發現,患者滿意度達九成,但椎尖盤凸出軟組織已破裂及年紀大的患者則不適用。

  椎尖盤突出是因脊椎長時間受力過大,造成軟骨退化、突出,壓迫神經、肌肉,導致疼痛、失禁,而外傷和久坐等是最常見的致病主要因素;過去曾有吸收、雷射等方法,去除突出的軟骨,但效果都有限,目前治療除了復健、藥物外,手術主流仍以傳統手術和內視鏡手術為主。

  一種改良式內視鏡手術,下刀處從腰部後方改為後側方,可避開神經,減少併發症。王榮彬說,馬偕去年進行十多例這類從腰部後外側方進行的內視鏡椎尖盤突出減壓術,患者滿意度達九成,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病患必須進行二次手術。

  不過,王榮彬強調,這類內視鏡室手術必須嚴格挑選病人,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若椎尖盤突出的軟組織已經破裂、或合併有骨刺發生,即不適用,應以傳統手術進行;此外,五十歲以下比較年輕的病患,較適合這類手術。

  椎尖盤突出雖然十分惱人,患者往往坐立難安,甚至可能導致失禁、肌無力;但過去曾有藝人因椎脊手術導致癱瘓,使不少民眾一聽到要在「龍骨」上動刀,就因而怯步,臨床上拒絕手術的個案不少,讓醫師也很無奈。

  台北馬偕醫院骨科部主任王榮彬指出,椎脊病變不能一概而論,有些情況是因長了神經瘤,即使不手術,都可能癱瘓;但椎尖盤手術改善效果大,民眾不必因噎廢食。不過,其實八成的椎尖盤突出,都可靠復健及保守治療改善,只有兩成左右患者才需要手術;而若經六週到三個月復健治療無效,並已出現失禁、肌無力等馬尾症候群,即要考慮手術減壓。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脊椎滑脫中醫療法

脊椎滑脫中醫療法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在骨科的領域裡,脊椎滑脫是極為常見、卻棘手難治的毛病,通常發生在外傷合併退化性病變者。高雄市新復興中醫診所蘇聰明院長 表示,脊椎滑脫是指脊椎骨向前方移位的現象,常發生在活動量大、曾經摔跤或受過傷者。這類患者在受傷初期,症狀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