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口語發展(正常發展)

2016-03-23 14:39:45

淺談0-3歲嬰幼兒的口語發展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彰化醫院復健科陳佳莉醫師表示,門診常會遇到媽媽帶著兩歲多的幼兒前來,詢問有關語言發展的問題:「講什麼他好像都聽的懂,為什麼就是不開口說話?」, 懷疑有發展遲緩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關注的只是孩子聽懂多少、會說幾個詞彙,還有這個孩子與人互動的品質;和別人眼睛的對視、指認物品、分享展示的能力等等。一個正常的兒童,從出生到會叫爸爸媽媽的這個過程,十幾多個月的時間,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出他們的口語呢?
1. 哭聲:
孩子一出生就會哭,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這是他能發出的唯一
聲音。利用哭聲,吸引父母把他抱起變換姿勢、讓他飽餐一頓、
或是抗議腸胃?適。哭對孩子學語言肯定有幫助的,例如:時斷時
續的前奏,還有聲帶振動所造成的音高變化,都是語言的前奏。
細心又有耐心地媽媽們,會學習分辨孩子?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
適時又恰當的回應,慢慢建立起彼此溝通的默契。
2. 咕咕聲: 
第2個月大開始,許多的嬰兒開始會發出咕咕聲(例如:ㄚ、ㄧ、ㄨ),這些聲音是由口腔後部或舌根所發出來的韻母與聲母。愈來愈多種的咕咕聲是嬰兒探索「聲音遊戲」的結果。
3. 牙牙學語: 
大約是8個月大時,已經有了語音的組型,特別是音的重複,如
gagagaga,babababa,用不同的聲音表達情感,如高興、滿意和
憤怒,或是咿咿啞啞地對玩具”說話”。這些組型會愈來愈複雜 
與多樣,會持續到1歲甚至18個月,即使開始說話時也會繼續著。
4. 第一個語詞: 
如同盼望寶寶跨出的第一步一般,寶寶開口的第一個字,也是會讓許多父母雀躍不已。一般出現的時間在12至18個月大,出現的詞彙以”媽媽、爸爸、嬤”為最多。如何分辨這真的是你的孩子開金口說的第一個語詞,而不是相近音的牙牙學語呢?以下有一些準則可以參考: 
1)幼兒持續地使用某詞彙指稱某樣物品 
2)說出來的詞彙與正確的音韻形式相似,而且是可辨認的。
3)說出來的詞彙,不能是模仿大人所示範的(例如:媽媽說:「叫 
爸爸。」)
4)需要在適當的情境中使用這個詞彙(例如:看到奶瓶說「ㄋㄟ 
ㄋㄟ」)

5. 詞彙爆炸期:
一開始,寶寶表達的詞彙量,增加的速度?快,父母可以很輕鬆地把所聽到的詞記在一張清單。但累積到50個詞左右,就像突然開竅了,短短的時間內增加許多新詞,橫跨不同的詞類與語意,包含對人的稱謂(例如:媽媽、阿嬤)、動作的表達(例如:抱抱、吃)、動物或食物的名稱、生活問候語(例如:你好,bye-bye)等等,數量之多讓父母根本來?及記。這種詞彙爆炸的現象,一般發生在18個月左右,在這個時期,幼兒理解的詞彙約為其表達性詞彙的5倍。
6. 雙詞短句或多詞句: 
能夠表達的詞彙量夠多之後,幼兒會把兩個甚至多個詞彙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句有意義的話,「媽媽,吃」、「奶奶,喝」、「媽媽,鞋鞋,穿」(要你為他穿鞋出去玩),一開始文法常常出現錯誤,但到了3歲,多數的孩子使用文法的能力會有戲劇性的改變,經歷所謂的”文法爆發期”,可以把母語的規則運用自如,表達許多心中的想法和意圖。孩子到了4歲就已經掌握了大部分文法的精髓,話語的清晰度也跟著提高。
口語發展遲緩的指標
 陳佳莉醫師指出,正常的孩子從剛出生到3歲會跑會跳,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從完全無口語,進步成能和父母流利對話的表達能力,短短3年間的變化就像個語言學習的天才。但是,少數的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則需要透過專業的語言治療才能應付溝通的需求。遇到這樣的孩子,你可能會發現:
1) 在任何年齡,與人沒有視覺接觸、沒有溝通意圖、沒有社會互動。
2)週歲以後任何時間,沒有任何符號運用的能力。
(例如:點頭搖頭、揮手bye-bye。)
對生活口語指示反映不良;可能是錯誤、遲緩、或猶豫。
3)兩歲以後仍無口語。
4)三歲以後像鸚鵡學語,只會模仿大人說話,語音讓旁人聽不清
楚。
5)四歲後如電報式語彙,缺少連接詞、代名詞或助詞等,或是嘰
哩咕嚕說一堆,但是語意錯亂。
當孩子出現以上任何一種表現,懷疑語言發展有問題時,可以至各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作進一步的評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以期早日打開孩子的溝通之門。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