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慢性胰臟炎

2016-03-23 14:26:21

慢性胰臟炎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胰臟(俗稱腰尺),它位於胃的後方靠近十二指腸,胰臟的功能是幫助消化,它會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澱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泌等不具活性的外分泌消化酵素,當人體吃下食物時,這些酵素可幫助消化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以及醣類。胰臟同時釋放內分泌荷爾蒙,包含胰島素及升醣素至血液中,以維持血糖的恆定。正常情況下,胰臟所分泌不具活性的消化酵素要在腸道才會被活化,當這些具活性的酵素在胰臟時即會消化胰臟本身,而導致所謂的胰臟炎。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 消化系中心所彙整的研究資料顯示,慢性胰臟炎徵狀包括:

1.大多數患者出現腹痛的現象
2.當進食或喝酒時疼痛的症狀加重
3.有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脂肪便等

 

  當胰臟持續受損,可能會演變成慢性胰臟炎,造成消化酵素攻擊破壞胰臟和周遭的組織,導致慢性胰臟炎的主要原因有長期酗酒、胰管阻塞、胰臟外傷、遺傳因素、自發性因素。慢性胰臟炎好發於中年人口,男性多於女性,而其他相關因素尚有高血脂症、高鈣血症、藥物因素、囊性纖維化、自體免疫疾病等。大多數的慢性胰臟炎患者會出現腹痛的症狀,當進食或喝酒時使疼痛的症狀惡化,但有部分患者因為胰臟炎惡化,腹痛情形卻消失,這可能是因為胰臟已無法製造消化酵素。其他症狀包含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脂肪便等,這是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消化酵素分解食物,營養無法正常吸收,消化功能不佳導致脂肪、蛋白質、醣類排泄至糞便;當胰臟受損無法分泌胰島素時亦可能引發糖尿病。慢性胰臟炎,也隨之增加以下疾病產生的風險:1.膽道阻塞 2.胰臟癌 3.胃出血 4.偽囊腫。

 

  診斷慢性胰臟炎一般需考量:臨床症狀、病史、影像學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內視鏡膽胰管攝影術)、抽血檢驗、尿液及糞便檢查。

 

  解除疼痛為慢性胰臟炎治療的第一步,第二步為調整飲食型態採高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飲食。解除疼痛方面,慢性胰臟炎一般先採取內科治療,止痛劑加上抗憂鬱劑以及非類固醇消炎藥對大部分病人有效,當疼痛較嚴重時可能需要止痛貼片,或是住院禁食減少胰臟分泌以減輕疼痛,當慢性胰臟炎的疼痛無法用上述方法減輕時可以考慮外科治療:腹腔神經阻斷術阻斷痛覺傳遞;胰管開口切開或放置胰管支架,以疏通阻塞之胰管;體外震波碎石術排除阻塞胰管的結石,手術將胰管打開接至腸子。
  調整飲食型態方面,要絕對禁酒、少量多餐,並將脂肪控制在1天20公克以下,有 時 醫師會給予胰臟酵素解決消化不良及脂肪便的問題,脂肪消化不良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要補充維生素D,有部分的人雖然有飲食及藥物的控制,但是體重仍然減輕,可以補充中鏈三酸甘油酯 ,因為 中鏈三酸甘油酯是已經被分解的,不需要膽汁及酵素即可被小腸吸收。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膽管結石與膽管發炎

膽管結石與膽管發炎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彰化基督教醫院肝膽胃腸科施凱倫醫師表示,膽管結石是膽管內有結石產生,而結石一但塞住膽管出口,就極易造成膽管發炎,而有發燒、畏寒、黃疸,甚至造成敗血症休克的症狀。目前臨床上使用內視鏡施行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和治療,是被公認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