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恐慌症(症狀與治療)

2016-03-23 11:19:47

恐慌症病癥先看身心科以免浪費時間

記者邊疆/台北報導

  最新醫學研究顯示,恐慌症可能是包括內分泌失調等生理因素,而不是心理問題造成的。如果曾經發生過類似狀況,可以先嘗試到身心科問診,避免東跑西跑做了一大堆檢查的浪費寶貴的就醫時機。

  河堤診所身心科陳佩君醫師表示,常常有病人進診間時,滿臉驚恐、不安、困惑、很疲累的樣子,因為她(他)不知自己得了甚麼怪病: 每每突然一陣發作,頭暈、頭痛、心悸、喘不過氣、手腳發麻、冒冷汗等強烈症狀一一冒出來,有時極度不舒服到彷彿快昏倒。其狀況嚴重到擔心自己可能就快死掉了,常常需要衝去急診,但到了醫院做了各項檢查( 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甚至胃鏡也吞了) , 結果卻是跌破眼鏡的 「正常」,但症狀之後還是頻頻發作,於是開始四處求醫,看遍各大醫院及診所甚至中醫診所,而且該拜的也都拜過了,但還是不會好; 最令人難過的是還被家人誤會是「卡到了」,不然就是「裝病」,最後經善心人士指點,才一臉狐疑勉為其難的來身心科「問問看」。

  陳佩君醫師指出,每次遇到病人有此主訴時,心想: 還好,病人終於看對科別,不用再常常跑醫院了,因為她(他)得的是恐慌症,這是個對治療反應很不錯的疾病,九成的病人在治療一個療程後,效果顯著,幾乎可以完全沒有症狀,或只剩下偶爾零星出現的殘餘症狀。病人總是愁容來看診,治療一段時間後就可精神飽滿,笑容滿面。

  她說,曾有年輕男性個案,當初尚未治療前,就差一點要辭掉原本做很多年、很熟悉的工作,想要好好休息養病 (病人以為是工作的關係導致他“全身都壞掉了”),想要“專心找病因”,看診後因聽了勸告,按時服藥,治療不久後身體恢復、生活品質大大改善,也保住了工作,個案後來非常感謝我們,很是替他開心。也有中年女性,因症狀太痛苦了,檢查都查不出原因,天天需要看不同科的醫生,擔心自己是否得了不治之症,起初來院時,連講話嘴唇都是發抖的,看診後經過解釋,起初半信半疑勉強不規律服藥,頭2週仍會去“遍訪名醫”,還好仍有規律回診,經過再三衛教後,按時服藥,因此症狀大有改善,目前不用看其他科別了。 這就是「恐慌症」!

  她表示,根據教科書寫的診斷準則: 典型的恐慌症是陣發性強烈的害怕或不適感,伴隨自律神經症狀如:

心跳加速或心悸、冒汗、發抖、呼吸困難、胸痛不適、噁心反胃、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感覺異常麻木或刺痛感、冷顫或臉潮紅、頭痛 頭暈或快暈倒的感覺。

  失去現實感或是感覺事物變的不真實失去自我感,其症狀來的快也去得快,發作時通常毫無預警,每每發作時,都令人非常想要去掛急診,其例子並不少見,終身盛行率約有1.5%~3%,通常發生於年輕成人,女生較男生多,約有2~3倍之多,就如上述,很多人一開始並不知道如何處理,常常吃盡苦頭,歷盡了很多折磨後,才知道原來得的是恐慌症。

 她進一步指出,目前醫學界傾向認為恐慌症跟「體質」有關,是生理因素引起而非心理因素所導致,屬於焦慮疾患的一種,一般會使用抗焦慮劑及抗憂鬱劑來治療,雖然抗焦慮劑有快速緩解症狀的效果,但屬治標不治本的藥, 而「血清素藥物」這類的抗憂鬱劑(可治焦慮症)就是很好的治本的藥物,所以精神科醫師常會開來治療恐慌症。但血清素藥物「修復大腦」的作用,一般要等兩三星期才有較明顯的效果,所以一開始會併開一些抗焦慮劑,先緩和不舒服的恐慌症狀,等到血清素藥物發揮作用後,焦慮劑就可以逐漸減量,只要能找到適合體質的血清素藥物,配合正常睡眠、正常飲食,避免一些刺激性飲料如咖啡、茶,大約一個月內會有顯著改善,若效果差通常是藥物的劑量不夠或治療時間不夠,只要按時服藥,大部分的人(十之八、九)在服藥幾個月(約半年)左右可以完全停藥,不會再有強烈發作。

  除使用藥物,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也可緩解恐慌症。當焦慮症狀出現時,臨時服藥還得等藥效發揮或臨時找不到藥,但腹式呼吸可讓我們自己放鬆,在短時間內讓輕微的恐慌症狀緩和下來,避免陷入「焦慮-恐慌-害怕-更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過,由於我們很難預知下次恐慌何時發作,發作程度是「輕」還是「重」,最好的方式,還是事先接受藥物治療,以減少發作次數及程度,並且開始練習腹式呼吸以應付不時之需。

除了藥物及放鬆技巧外,正確的認知也是很重要,下列是一般的基本原則:

1.正確認識恐慌症,了解這感覺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它們雖然很不舒服,但卻是無害的,只是身體放出的錯誤訊息,過度反應而已,不要增加負向的想法,太過擔心。

2.思考一下到底經歷了什麼,實際你可能怕的是什麼? 事實上什麼都沒有發生?

等它過去,不用對抗或逃避,接受它,當你停止災難想法,它自然會漸漸消失。

3.當它是讓我們改變的機會,學會跟它相處,對恐慌症就不再害怕。

另外要注意的是:

1.勿飲用咖啡因飲料 (如咖啡、茶)。以免誘發症狀。

2.勿過度運動。過度運動肌肉產生乳酸易誘發發作。

3.勿過度擔憂。愈擔心發作,反而容易誘發發作。

  此外仍建議應先排除身體疾病: 可能需要先做的檢查(因有胸悶、心悸或手抖、冒汗的症狀; 仍須先排除心臟或甲狀腺等問題)

1.心臟超音波

2.甲狀腺濃度檢測

  陳佩君強調,有了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後比較不會慌亂,知道治療的療程也會比較安心,只要配合適當的醫療及自我放鬆方法,會發覺要恢復彩色人生原來就是這麼容易。

 

 

延伸閱讀

心急、不運動、超時工作 過勞找上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上班族壓力大,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的工作環境中,不論是主管或基層員工,都存在過勞的風險。台北慈濟醫院職業病科主任賴育民表示,過勞死的醫學正式名稱是「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主管心急脾氣差,基層員工超時工作,都是好發族群。要適時的放鬆心情,才能避免身心長期緊繃下...